《周易》故事(十七)随卦:穆姜知随

怎么做娱乐平台的代理

怎么做娱乐平台的代理

  • 首页
  • 怎么做娱乐平台的代理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怎么做娱乐平台的代理 > 新闻动态 > 《周易》故事(十七)随卦:穆姜知随

    《周易》故事(十七)随卦:穆姜知随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5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37

    春秋列国中,齐国似乎是以出产美女著称的,《诗经》都说“岂其食鱼,必河之鲂?岂其取妻,必齐之姜?”(《国风·陈风·衡门》)声名之盛,以致后世好妇美女均以“齐姜”代名。如汉乐府诗《陇西行》:“好妇出迎客,颜色正敷愉,……取妇得如此,齐姜亦不如,健妇持门户,亦胜一丈夫。”(《玉台新咏·卷一》)曹植《妾薄命行》亦有“御巾挹粉君傍,中有霍纳都梁,鸡舌五味杂香。进者何人齐姜,恩重爱深难忘。”(《玉台新咏·卷九》)

    据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,《左传》中无名无姓的“杞梁之妻”演变而成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“孟姜女”,就是拜齐女名声所赐。《诗经》中有“云谁之思?美孟姜矣。”(《鄘风·桑中》)有“彼美孟姜,洵美且都!”(《郑风·有女同车》)“孟姜本为齐女之名,但《鄘风》也有,《郑风》也有,可见此名在春秋时传播得很远。杞梁是齐人,他的妻又是一个有名的女子(有名的女子必有被想像为美女的可能性)。后人用了孟姜一名来称杞梁之妻,也很是近情。这个名字,周以后潜匿在民众社会中者若干年,直到宋代,才给智识阶级承认而重见于经典。孟姜成了杞梁之妻的姓名,于是通名又回复到私名了。”(《孟姜女故事的转变》)

    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主角,也是一位“齐姜”,即鲁宣公(前608年---前591年在位)夫人穆姜。此人被西汉刘向《列女传》归入“孽嬖传”,是和夏末妹喜、殷末妲已同属一类的红颜祸水,对其评价是“聪慧而行乱”。

    图片

    先来看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中的一段记载:

    穆姜薨于东宫。始往而筮之,遇艮之八。史曰 :“是谓艮之随。随其出也。君必速也。”姜曰:“亡。是于《周易》曰:'随,元亨利贞,无咎。’元,体之长也;亨,嘉之会也;利,义之和也;贞,事之干也。体仁足以长人,嘉德足以合礼,利物足以和义,贞固足以干事,然,故不可诬也,是以虽随无咎。今我妇人而与于乱。固在下位而有不仁,不可谓元。不靖国家,不可谓亨。作而害身,不可谓利。弃位而姣,不可谓贞。有四德者,随而无咎。我皆无之,岂随也哉?我则取恶,能无咎乎?必死于此,弗得出矣。”

   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穆姜被移居东宫,找人卜筮,遇艮之随(主卦为艮,变卦为随),筮者认为是“随而无咎”之象,从速随人出走为宜。穆姜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与“元亨利贞”这“四德”完全背道而驰,不可能“无咎”,只能老死于斯地,不作他想。

    “随”是《易经》第十七卦,“随”即随从,下震(雷)上兑(泽),含内动外悦,人愿随从之义。《周易集解》引郑玄(东汉经学大师)曰:“内动之以德,外悦之以言,则天下之人咸慕其行而随从之,故谓之'随’也。”“随”卦阐述的是“天下随时”的道理,其要义则强调“刚来而下柔”(《彖传》),“上能下下,下之所以随上;贵能下贱,贱之所以随贵。随之义,刚下柔也。”(《周易折中》)

    图片

    “元亨利贞”这四个字从《易经》一开篇的“乾”卦就出现了,“随”卦的卦辞只比“乾”卦多两个字:“无咎”,总体而言是个好卦,其现实意义在于告诉我们要辩明形势,认清方向,站好队伍,才能“贞无咎”。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“随”要从三个方面着眼:一是“君子之道,为众所随”;二是“已随于人”;三是“临事择所随”(《周易程传》)。显然,穆姜解卦就是着眼于第三点。

    那么,穆姜到底做了什么事让她对此卦理解如此深刻呢?这得上推十一年,到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中去找。

    鲁宣公死后,成公继位,其时鲁国的“三桓擅政”(见前文“大有”卦)愈演愈烈,叔牙的后裔叔孙侨如与穆姜私通,“欲去季、孟,而取其室。”被爱情冲昏头脑的穆姜自然全力支持,对成公施加压力,要他下令驱逐季友后裔季孙行父、庆父后裔孟献子。

    其时正是晋楚鄢陵之战后,晋厉公打败楚国,在沙随召集诸侯会盟,商议讨伐楚国的附庸郑国事宜。鲁成公以此为借口推脱母亲,“请反而听命。”穆姜竟然在盛怒之下指着成公的异母弟公子偃和公子鉏说:“女不可,是皆君也。(你不同意?信不信我在他们当中随便挑一个来取代你)”

    由于穆姜的阻挠耽搁,鲁成公未能准时参会。叔孙侨如又趁机在晋国君臣面前挑拨离间,说鲁成公此举实为徘徊观望,欲坐收渔翁之利。结果晋厉公大怒,不接见鲁成公,晋甚至扣留了与鲁成公同行的季孙行父,欲支持叔孙侨如的图谋。鲁成公回国后,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外交努力,终于取得晋国的认同,救回季孙行父。事件的最终结果是叔孙侨如逃亡齐国,穆姜被软禁在东宫,公子偃则被杀。

    现在我们明白穆姜所作的忏悔了,她虽然头脑发热时做了些蠢事,但总算还是个理智之人,明白“天下随时,大亨以正”的道理。事实也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。她的那个情夫叔孙侨如,流亡到齐国后,很快又故伎重演,泡上了齐灵公之母声孟子(另一位入选“孽嬖传”人物),在无法收场的情况下,再次流亡去了卫国(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齐声孟子通侨如,使立于高、国之间。侨如曰:'不可以再罪。’奔卫,亦间于卿。”)。如果穆姜听信卜筮“随”了他去,下场会是怎样就可想而知了。

    图片

      还有个插曲。上文说过,“随”卦卦辞与“乾”卦基本一样,穆姜对“元亨利贞”这“四德”的解读与“乾”卦《文言》中的表述也几无二致。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说《易传》是孔子所写(《文言》属《易传》之一,见“蒙”卦介绍),那岂不是闹出了“关公战秦琼”的笑话。因为穆姜被禁的鲁成公十六年是公元前575年,而孔子则迟至公元前551年才出生。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《周易》经、传均为多人多时加工编撰而成的观点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 上一篇:没有了

    栏目分类